前段时间,洛图科技的一则报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无线便携麦克风的销量已经达到473万只,同比增长达到5.2%。而且,新型无线智能麦克风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21.56%,出货量达102万只,同比增长超400%。
图源:洛图科技
在报告中,洛图科技还对无线便携麦克风的未来市场进行预测,预计到2027年,该类型麦克风的销量将超过700万只,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2%。其中无线智能麦克风的销量将接近390万只,占整体市场的55.6%,三年期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并成为无线便携麦克风里的主流品类。
短视频引爆无线麦克风品类
无线便携麦克风虽然并不是什么新品类,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传统音频品牌的自留地。世界上首个微型麦克风是森海赛尔在1967年发布的MK12,因为体积小到可以夹在领带上使用,而被媒体称为「领带夹麦克风」。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无线技术和电池技术的发展,无线便携麦克风逐渐从有线形态发展为无线形态,后续更是进一步演化为完全的无线形态,不再需要专门携带一个传输终端。
图源:猛玛
不过,传统音频品牌的产品更新周期大家都是知道的,以森海塞尔为例,他们几十年前发布的耳机,如今都还在出售。麦克风虽然更新速度稍快,但是也以年为单位,往往三四年才会有新款发布,而且除索尼之外,多数传统音频厂商早期并不关注无线技术,产品型号屈指可数。
缺乏竞争对手使得传统音频品牌并不急于更新产品线,而且专业无线麦克风过小的市场规模,也很难引起科技巨头的关注。直到YouTube等UGC网站的兴起,以及个人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容易携带且可以空出双手进行演示、操作、表演的无线便携麦克风才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最终,在短视频和直播的推动下,无线便携麦克风彻底火了,迅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很快引起同样深耕创作领域的其他品牌注意。
2020年,深耕无线图传市场的猛玛发布第一款无线便携麦克风LARK 150。自此之后,真无线的收音发射一体设计和可充电的收纳盒成为这个新品类的标配,而新势力的入场也彻底刺激到了老牌音频厂商们。
图源:大疆
2022年,老牌音频设备厂商Comica发布Vimo C系列首款产品,次年索尼发布ECM-W3系列,也正式进军无线便携麦克风市场。虽然这些老牌厂商此前也有无线麦克风产品,但是大多采用一拖一的微型麦克风+信号发射器搭配,两者之间仍然采用有线连接。
当时,有线连接的一拖一方案在信号稳定性、传输距离等方面虽然仍有优势,但是相较于更便携、易用的真无线便携麦克风,新一代创作者显然对后者更感兴趣一些,显著增长的销量也证明消费者的倾向。
强劲需求驱动技术飞速跃升
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真无线便携麦克风的产品技术也在飞速更新,比如大疆在2021年发布的DJI Mic,发射端重量为30克,最大续航为5.5小时,而在3年后发布的DJI Mic Mini,发射器重量仅10克,续航高达11.5小时。
图源:大疆
猛玛也是如此,其在2020年发布的LARK150奠定了后续该品类的主要功能与设计,而在2024年11月28日发布的LARK M2则是以仅7克的重量和9小时的续航,再次刷新该品类的重量下限。更小的体型和更轻的重量,使得LARK M2可以像装饰一样扣在衣领上,最大程度降低对上镜者的干扰。
图源:猛玛
或许大家会觉得,体积缩小这么多,稳定性和有效连接距离肯定不如传统款式吧?然而事实证明,最新的无线技术确实远胜以前的老技术。以索尼的ECM-W2BT为例,这款无线便携麦克风在开阔场景下的稳定传输距离为200米(官方数据),而大疆的DJI Mic Mini最长稳定传输距离高达400米。
而且,随着创作者对视频质量的要求提升,大疆和猛玛等企业不只是在卷小型化,更是通过多种技术来进一步提升无线便携麦克风的体验。大疆的DJI Mic Mini就升级了全指向无线收音,并且支持多声源录制和主动降噪功能,猛玛更是通过自研的音频算法,提供24bit采样深度和48kHz的录音室级音质,以及可自主调节的智能降噪技术。
对于无线便携麦克风的主要用户来说,这些新升级的功能和技术参数,无一不是踩在了他们的“痒点”上,因此也直接带动了这类产品销量爆发。从洛图科技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自从降噪、高清音频和超远距离传输等功能出现后,无线便携智能麦克风的销量将开始猛增。
消费者的选择,敲响了老牌音频设备厂商的警钟,因为新势力的下一步,就是将AI与无线智能麦克风进一步结合,让这类产品与传统麦克风彻底「划清界限」。
AI硬件浪潮下,连麦克风都要AI化了
“怎么又是AI?没点别的了?”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么请稍安勿躁,因为AI化并非是我提出的观点,而是无线智能麦克风这个品类的“现在进行时”。以降噪功能为例,新一代无线智能麦克风的降噪性能提升明显,并非我们在降噪功能的物理层面取得了什么突破,而是因为AI降噪算法在最近两年得到了显著提升。
AI降噪算法可以从众多杂音中更好的识别环境噪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消除,同时AI还可以在嘈杂环境中识别出距离最近的声源信息,并对该声源进行提取,然后利用算法进行增强,确保收音端接收到的音频信息更加纯净。
利用AI对环境噪音的降噪和声源分析提取能力,无线智能麦克风厂商就可以放心使用更高信噪比(拾音精度)的麦克风,以此来提升音频数据的码率,满足更专业的录音需求。
而且,AI在无线智能麦克风上的应用还远不止于此,比如通过这接收端部署NPU芯片,或是借助手机、PC的AI算力,无线智能麦克风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应用。比如说即时生成的字幕,在直播时就可以为无法开启声音,或者听不到声音的观众提供更好的体验。
虽然现在一些直播软件已经有类似的功能,但是设置起来颇为麻烦,而且借助AI大模型的强大语音识别能力,在进行训练后甚至可以精确识别各种方言,甚至更进一步的将其实时翻译成其他语言,扩大直播的受众。
图源:Chrome
另外,借助AI的语义理解和任务规划能力,大疆的无人机+DJI Mic系列产品其实有望组成一个AI拍摄组合,通过无线智能麦克风与无人机等设备的相连,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操控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模式。
比如预设多种飞行拍摄模式,然后无需第二个操作者,主播一个人就可以通过麦克风指挥无人机进行飞行方案切换,或者更进一步,通过自然语言向无人机表达你想要的效果,无人机再根据AI大模型的计算模拟出飞行方案并执行。
随着AI的小型化、普及化,无线智能麦克风的用途也将不再限于录音,可以和无人机、运动相机等设备组成一个智能化的移动拍摄矩阵,让单人创作者也可以实现类似于团队的拍摄效果。
图源:大疆
此外,利用AI对音频的克隆及生成能力,或许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区”主播,大家或许还记得,年初Suno音乐AI大模型带给大家的震撼。当时的Suno在造词、唱腔和感情表达方面尚有不少瑕疵,但是经过最近半年的更新,不管是Suno还是Whisper(OpenAI),在演唱效果上都已经十分接近真人,而唱功、音色更是碾压绝大多数普通人。
试想一下,如果将这类AI大模型与无线智能麦克风结合,那么甚至只需要对嘴型,就可以在直播里进行一场不错的歌唱表演。而且,AI可以让演讲者不管是歌唱还是普通说话时都保持相同的音色,最大程度降低露馅的可能。
到时候,或许还要专门分一个AI主播区来与真人真声出镜的主播进行区分,而AI主播区的较量也不再是编曲和歌唱水平,而是AI调教水平比拼。不过,这个应用可能短时间还不具有实用价值,因为音乐大模型对算力的要求显著高于传统的文字大模型,所以在硬件或音乐大模型取得重大突破前,音乐大模型都注定很难被部署到小型设备上。
不过,看到这里,你还会觉得无线智能麦克风与AI没有关系吗?在我看来,AI将会是无线智能麦克风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且也将让这个品类的市场扩张到更多的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值得买 » 博主标配!短视频引爆无线麦克风,未来的竞争焦点依然是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