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财经鸿途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公司用账上全体股东的钱回购,同时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请问有没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一边回购一边被股东减持的甘李药业,被投资者这样质问。
12月2日,甘李药业公告称,截至11月30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39.69万股,耗资 1512.53万元。按照之前的方案,本次拟回购下限为1.5亿元(含)、上限为3亿元(含),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但在上述回购方案披露之后,持有公司股份7.90%的股东北京旭特宏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旭特宏达”)却趁机抛出减持计划,减持期限和回购“撞车”,且旭特宏达和公司实际控制人甘忠如为一致行动人,由甘忠如实际控制。
根据胡润2024年百富榜,甘忠如身家为105亿元。
对于减持原因,甘李药业称旭特宏达系员工持股平台,减持是为满足已离职员工的退出资金需求。不过,这样的理由似乎没有太大说服力,这才引发了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的进一步质疑。
而甘忠如的直接持股虽未进行减持,却在近期将2845万股质押给了云南国际信托,融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现年76岁的甘忠如,有着“中国胰岛素之父”之称,他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带回来的二代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技术专利,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够生产重组人胰岛素的国家,甘李药业也在此基础上诞生。
业绩上,作为国内胰岛素龙头之一的甘李药业,在2022年受胰岛素专项集采一度陷入亏损,但如今随着公司“以价换量”策略的开始奏效,今年以来业绩大涨,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超90%。不过,对比来看,目前的业绩水平与2021年同期还有一段距离。
“左手回购、右手减持”引质疑
在监管鼓励下,上市公司在股东回报方面开始拿出诚意,增加分红、回购股份注销成为最常见的措施,甘李药业也加入了进来。
11月25日,甘李药业公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3亿元,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59.21%,这也是公司首次季度分红。
除了大比例现金分红之外,甘李药业还推出股份回购措施。此前在9月5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股票,回购价格不超过62.76 元/股(含),回购资金总额下限为1.5亿元(含),上限为3亿元(含),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
上述方案显示,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将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同时,公告还披露,经公司问询,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董监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 5%以上的股东在未来3个月、未来6个月暂无明确的减持公司股份计划。
不过,甘李药业于10 月 21 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回购股份用途的议案》。对回购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调整为“用于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一般来说,“注销式回购”有助于减少二级市场流通股本,提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进而增强公司股价表现和投资价值,对甘李药业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好事。
然而,就在公司回购尚未实施之际,公司第二大股东旭特宏达的减持计划却率先来到,从而出现股东减持和公司回购股份同期进行的情况。
具体来看,11月5日公司公告,持股7.90%的旭特宏达计划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满 15 个交易日后的 3 个月内,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 601.0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1%。
公告显示,旭特宏达系员工持股平台,本次股份减持为持股平台内其他自然人股东,公司董监高及实际控制人不参与本次股份减持,且减持原因为员工持股平台旭特宏达已离职员工的退出资金需求。
不过,旭特宏达与公司实控人甘忠如为一致行动人,且受后者实际控制。天眼查App显示,旭特宏达有50位股东,大股东为持股65.02%的甘忠如。
除此之外,东旭特宏抛出减持计划的时间,距离公司披露“董监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 5%以上的股东在未来3个月、未来6个月暂无明确的减持公司股份计划”过去才仅仅2个月。
公司用真金白银维护股价之际,第二大股东的减持之举让许多投资者不淡定。
互动问答平台上,有关公司股价和减持的问题不少,其中一位投资者表示,公司用账上全体股东的钱回购,同时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请问有没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对此,甘李药业回答称,公司股东增持或减持等相关事项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操作,并就相关进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实控人也要质押还债
作为旭特宏达最大股东的甘忠如,在甘李药业担任董事长一职,目前已年过7旬。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甘忠如、旭特宏达分别持股公司2.06亿股、4749.4万股,持股比例各自为34.21%、7.9%,分列第一和第二大股东。
在一致行动人减持公告之前,11月1日,公司披露甘忠如向云南国际信托质押2845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3.83%,质押期限为2024年10月31日至2025年11月4日,用途为偿还债务。几天后,公司披露甘忠如部分股份被解押,但剩余质押股份仍占其所持比例的26.72%。
甘忠如所偿债务,或与其之前包揽公司的一笔定增有关。
2022年10月24日,甘李药业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以27.12元/股价格,向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甘忠如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14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额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甘李药业2020年6月29日登陆资本市场,发行价63.32元/股,上市后股价最高冲至接近200元/股(前复权),但随着2022年胰岛素集采落地,公司出现亏损,股价亦处于低位,在此情况下公司控股股东暨实际控制人甘忠如全额包揽了定增。
该次增发于2023年11月完成,甘忠如以27.12 元/股、总金额7.73亿元认购公司全部的定增股票,限售期3年,其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自筹资金。
而彼时,甘忠如曾将2400万股、3676万股甘李药业股票分别质押给中信证券、云南国际信托,融资资金用途正是认购公司定向发行A 股股票。
国内的企业家中,甘忠如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公开资料显示,甘忠如1948年出生,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7年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美国默克做博士后、高级生物化学家。
1995年甘忠如回国创业。当时,全世界仅有礼来和诺和诺德两家公司有能力生产第二代胰岛素。回国三年后,甘忠如组建的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支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因此其被誉为“中国胰岛素之父”。
1998年,甘忠如创办并开始运营甘李药业,而甘李药业中的“李”字,与通化东宝实控人李一奎有关。
甘忠如在一次对话中透露,自己回国后和通化东宝合作,通化东宝董事长李一奎恰好是北大的同学,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生产第二代人胰岛素。
但问题是地处吉林的通化东宝,吸引人才上比较困难,于是甘忠如利用通化东宝给的转让费,转身在北京买了一块地成立了甘李药业。
此后,甘李药业着手开发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新产品于2005年上市,并引入了新股东启明创投。2011年,“甘”与“李”彻底分家,通化东宝转让其持有的甘李药业股份,昔日的同窗正式分道扬镳。
目前,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为国内胰岛素双雄,分别是二代和三代胰岛素的龙头。
业绩走出集采影响
甘李药业上市之时,头顶国内胰岛素“龙头”的名号备受市场追捧,市值最高超过千亿大关。
同时,公司的业绩表现也相对稳定,2020-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录得增长。但紧接着2021年11月26日,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在上海完成招投标工作。
在此次集采中,甘李药业六款产品高顺位中标,最低降幅超52%。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长秀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锐秀霖)、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 (普秀霖30)价格降幅分别为66%、67%和59%。
甘李药业对此的总结是,本次专项集采中,公司与可比公司通化东宝采取了不同的报价策略,通化东宝采取保价保营收的报价策略;公司则采取以价换量的报价策略,以接近二代胰岛素的价格对三代胰岛素报价,以较低的价格换取较大的集采分配量,并促使三代胰岛素占领下沉市场,换取未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但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也有代价。2022年甘李药业的营收下滑52.6%达到17.12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4.4亿元,为多年来首亏。
好在2023年局面开始好转,公司全年业绩大幅反弹,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31%和177.37%。
今年4月,国家层面组织的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在上海开标,甘李药业成为大赢家,有6款产品均以涨价中标。西南证券研报显示,公司中标产品的平均涨价幅度约为20%-30%。
这次集采后,公司业绩提升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1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90.36%。
不过,对比来看,目前的业绩水平与2021年同期还有一段距离。2021年前三季度,甘李药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25.03亿元、8.71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炒股”收益还增厚了公司业绩。中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甘李药业出售了6.44亿元的证券投资(最初投资成本),取得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1.41亿元。且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持证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2.61 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值得买 » 💥回购推高股价方便减持?甘李药业百亿富豪甘忠如卷入争议